作者: bharat.cn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首次正式访问印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24日搭乘空军一号到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一如过去印度总理莫迪接待外国领导人的方式,这次特朗普预计也将受到豪奢的盛情款待。

    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首次访问印度,行程安排相当丰富。此行也被视为印度媒体今年报导的重点大事。

    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外交政策研究员帕塔乃克 (Smruti Pattanaik)告诉德国之声。印方希望特朗普此行能在安全问题、恐怖主义和贸易往来上与印度达成更多共识。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印度专家,政治学教授甘古利(Sumit Ganguly)对德国之声说:“这次旅行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之外,也毫无疑问地凸显了美国对印度的重视。”

    他说:“这次访问也强调巴基斯坦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因为美国没有一定要在巴基斯坦过境。这也可能向中国传达一个信息,就是美国对印度的重视。”

    甘古利强调,在印美战略利益日益接近的情况下,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一直稳定转好。他也说:“许多国内事务让特朗普分心,让他无法专注于世界事务,对国际政治也所知甚少,但(印美) 关系相对来说基础稳固。这主要是源于对地缘政治的关注。”

    华盛顿将新德里视为所谓的“印度太平洋”(Indo Pacific)中美国战略的关键参与者。印度太平洋是美军构想的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区域,从美国西海岸到印度的西海岸。近年,印度添购美国军事装备,并与华盛顿建立了更紧密的国防合作。

  • 无法化解的贸易纠纷

    无法化解的贸易纠纷?

    专家形容当前的美印关系在国防上很稳固,但在商业方面却有分歧。美国前南亚助理国务卿兼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艾尔斯 (Alyssa Ayres)说:“我会说,美印在贸易紧张关系下,战略伙伴关系依然稳固……实际上,这是自小布什政府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事实证明,解决战略和国防合作的某些障碍比解决贸易和经济方面的重大分歧要容易得多。”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一直稳定增长。商品和服务的双边贸易从1999年的160亿美元(148.2亿欧元)猛增到2018年的1420亿美元。尽管增长如此强劲,但两国的商业关系却每况愈下。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印度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公平,对包括高关税和外国投资壁垒发出抱怨。特朗普也对此不断批评,并称印度是“关税王”。

    印美双方在签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以及数位经济法规等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

    艾尔斯说:“我不认为贸易或移民这些是什么新的麻烦。这些分歧以某种形式已经存在了至少10年。”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南亚专家库格曼 (Michael Kugelman)告诉德国之声,这些贸易分歧对印美两国关系而言“是麻烦,但不是威胁”。他说:“双方对彼此的善意足够区隔两国关系与贸易方面的问题。特朗普的访问将把这份善意和良好的关系向上提升。”

    特朗普最近表示,美国和印度正在制定一项重大的贸易协议,但他不确定该协议是否会在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完成。

    库格尔曼也表示,在印度之行期间,浮夸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质成果。他说:“我不期望出现任何实质可交付的成果。特别是贸易协议,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国防协议……主要的成果将是特朗普在印度与莫迪的对话。两人在一场盛会中共享舞台。这是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这正是这两位享受大排场的领导人和他们的政府希望做到的事。”

  • 印度国营银行因信贷机制不完善,不良债权增加,再加上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金融体系陷入困境

    在印度,金融动荡的脚步声正在靠近。未来坏账风险较高的“不良债权预备队”的债务比率超过整体的2成,在最近10年里增至2倍以上。印度国营银行因信贷机制不完善,不良债权增加,再加上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金融体系陷入困境。印度金融体系发生的信用风险将加剧经济低迷,看不到经济复苏的迹象。

     

    自2月7日起在新德里近郊举行的的国际车展出现了异常情况。日本大型车企丰田和本田均放弃参展。原因是印度汽车销售的严重低迷。

     

    2月中旬,记者到访德里的本田专卖店,店员叹息道“相比去年,销售额处于持续下降4成的水平。顾客要求大幅降价,可我们也无计可施”。印度汽车经销商协会联盟(FADA)统计显示,2018年以后近300家专卖店关门。汽车销售低迷的原因是向个人和企业提供汽车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恶化,无法向客户放贷。

     

    2018年夏季,印度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 Infrastructure Leas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IL&FS)”陷入债务违约。以此为开端,该国银行和监管当局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警惕,农村地区等的个人无法获得贷款。据称,以往几乎不调查客户信用记录就放贷的当地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少。

     

    在印度的银行贷款中,不良债权所占的比例2019年为8.9%。在5年里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在G20(二十国集团)中增幅最大。

     

     

    不过,关于判断贷款是否属于不良债权,银行和监管当局的自由裁量空间巨大。将连续3年无法通过营业利润(显示主业盈利)支付有息负债所需利息的企业定义为“不良债权预备队”。通过观察预备队的债务余额占上市企业整体债务余额的比率,估算了潜在的不良债权的比率。对象仅为发布财务报表的上市企业,因此如果包括非上市企业在内,比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在印度上市企业的整体债务中,“不良债权预备队”所占的比率为21%,达到债务整体的5分之1。虽然企业数少于欧美,但预备队的比率与世界平均(4.3%)相比明显更高。突出的是通信、钢铁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等。

     

    “由于无法从金融机构取得预期的支援,不得不采取停飞的非常手段”,2019年4月,印度第2大航空公司杰特航空(Jet Airways)发布了这样的声明。该公司在2个月后破产。受到与廉价航空公司(LCC)竞争的影响,该公司业绩恶化,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印度金融体系为何会发生混乱呢?由于2016年底高额纸币的废除,压箱底现金流入银行。资金过剩的银行向政府监管鞭长莫及的“影子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了放贷。但由于IL&FS问题,银行转为采取慎重态度。

     

    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表示,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长比2018年顶峰时减少了一半。彭博社报道称,印度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Srei Infrastructure Finance计划撤出对基础设施的融资。以IL&FS问题为开端的惜贷如今给印度实体经济投下阴影,该国目前的增长率放缓至4%左右。经济恶化导致的企业业绩恶化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不良债权预备队,这一过去曾在日本出现的恶性循环局面正在向印度走近。